Generated with sparks and insights from 5 sources
Introduction
-
白鼻心,又稱果子狸,是臺灣特有亞種。
-
牠們是夜行性的獨居動物,主要食性是果實。
-
白鼻心的命名來自於牠們臉上的白色縱帶。
-
牠們在極度緊張、興奮或憤怒時會發出類似花生油的香氣。
-
白鼻心曾被誤認為SARS病毒的來源,後來證實是蝙蝠。
-
白鼻心善於爬樹,能輕易取食樹上的果實。
-
牠們的體長約15~50cm,尾長約37~41cm,體重約3~5kg。
-
白鼻心在臺灣的保育名錄中已被移除。
基本特徵 [1]
-
體長: 約15~50cm。
-
尾長: 約37~41cm。
-
體重: 約3~5kg。
-
特徵: 臉上有一條不中斷的白色縱帶,毛色為淺棕色,頭部及尾巴末端為黑色。
-
命名: 白鼻心的命名來自於牠們臉上的白色縱帶。
生態與習性 [1]
-
活動時間: 夜行性動物,通常在夜間活動。
-
棲息地: 常見於海拔1000公尺以下的林地,離島地區的綠島以及蘭嶼山區亦可發現。
-
生活方式: 獨居動物,白天會躲在中空倒木或岩洞中休息。
-
攀爬能力: 善於爬樹,能輕易取食樹上的果實。
-
躲避人類: 近年來甚至被發現躲在人類住家的天花板夾層中。
食性 [1]
-
主要食物: 偏好植物果實及嫩葉。
-
捕食: 也會捕食蜥蜴、鼠類、鳥等小型動物。
-
雜食性: 屬於雜食性動物。
-
取食方式: 善於爬樹的天性有利於取食前述的食物。
-
香氣: 在極度緊張、興奮或憤怒時會發出類似花生油的香氣。
保育狀況 [1]
-
保育名錄: 白鼻心曾列在第三級(其他應予保育野生動物)。
-
移除: 目前已從保育名錄中移除。
-
原因: 保育名錄修正預告後,白鼻心失去了保育身份。
-
生存壓力: 調整可能解釋為白鼻心目前的生存壓力已減緩。
-
現狀: 但願牠們安居樂業,永遠離開保育物種之列。
歷史事件 [1]
-
SARS事件: 2003、2004年,白鼻心被誤認為SARS病毒的來源。
-
廣東疫情: 當時中國廣東省爆發疫情,許多人相信這與當地食用果子狸的習慣有關。
-
研究結果: 2004年初,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宣布SARS病原來自野生果子狸。
-
誤解解除: 2013年,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確定某種蝙蝠才是SARS病毒的自然宿主。
-
影響: 白鼻心因此遭到大規模捕殺,後來才得到遲來的正義。
其他名稱 [1]
-
果子狸: 白鼻心的常見別名。
-
烏腳香: 因為牠們在極度緊張、興奮或憤怒時會發出類似花生油的香氣。
-
白面狸: 另一個常見的別名。
-
玉面貓: 也被稱為玉面貓。
-
靈貓科: 白鼻心屬於靈貓科。
<br><br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