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enerated with sparks and insights from 43 sources

img6

img7

img8

img9

img10

img11

Introduction

  • IP地址的划分:IP地址由网络号和主机号组成,网络号用于标识网络,主机号用于标识网络中的设备。

  • 历史背景:在ARPANET的早期,IP地址的设计不够合理,导致IP地址空间利用率低,路由表过大,网络性能下降。

  • 子网掩码的引入:为了提高IP地址的灵活性和利用率,从1985年起引入了子网掩码,将两级IP地址变为三级IP地址。

  • 三级IP地址:三级IP地址由网络号、子网号和主机号组成,子网掩码用于区分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。

  • 路由表优化:划分网络号和主机号可以简化路由表,减少路由器的负担,提高网络性能。

  • 安全性和管理:划分网络号和主机号有助于网络管理和安全性,便于隔离和管理不同的子网。

IP地址的基本概念 [1]

  • IP地址:用于标识网络中的每台设备,确保数据包能够正确传输。

  • 网络号:标识一个特定的网络。

  • 主机号:标识网络中的具体设备。

  • IP地址格式:IPv4地址由32位二进制数表示,通常以点分十进制表示。

  • 唯一性:每个IP地址在其网络中是唯一的。

img6

img7

img8

img9

img10

img11

子网掩码的作用 [2]

  • 子网掩码:用于区分IP地址中的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。

  • 掩码格式:子网掩码也是32位二进制数,网络部分用1表示,主机部分用0表示。

  • 与运算:通过与运算确定网络地址。

  • 灵活性:子网掩码使得IP地址划分更加灵活。

  • 路由表:子网掩码有助于路由器查找路由表中的正确路径。

img6

img7

img8

img9

img10

img11

IP地址的分类 [1]

  • A类地址:用于大型网络,网络号占前8位。

  • B类地址:用于中型网络,网络号占前16位。

  • C类地址:用于小型网络,网络号占前24位。

  • D类地址:用于多播。

  • E类地址:保留用于实验。

img6

img7

img8

img9

img10

img11

子网划分的历史背景 [2]

  • ARPANET:早期的IP地址设计不合理,导致利用率低。

  • 子网号字段:1985年引入子网号字段,将两级IP地址变为三级IP地址。

  • 三级IP地址:由网络号、子网号和主机号组成。

  • 子网掩码:用于区分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。

  • 路由表优化:减少路由表的大小,提高网络性能。

img6

img7

img8

img9

img10

img11

子网掩码的计算方法 [1]

  • 二进制转换:将IP地址和子网掩码转换为二进制。

  • 与运算:进行与运算得到网络地址。

  • 取反与运算:子网掩码取反后与IP地址进行与运算得到主机地址。

  • 例子:192.168.100.5和255.255.255.0的计算。

  • 结果:网络地址为192.168.100.0,主机地址为192.168.100.5。

img6

img7

img8

img9

img10

img11

<br><br>